跳到主要內容
藏品資訊-大標題[電腦版]
藏品資訊-小標題[行動版]
:::
七巧  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七巧

江漢東

版畫

1964

縱59.5 橫39.5

登錄號:32405

國立歷史博物館藏《七巧》(館藏編號32405),單色套版,版次3/20,江漢東版畫作品,1964年作,1974年入藏。本件作品以超現實表現手法,刻劃七巧節女孩乞求巧手姻緣,男孩祈求願望實現的熱鬧場景,以及牛郎織女相會的喜悅。七夕,又名乞巧節、七巧節、七姐誕、七娘生,是源於中國周朝的一個傳統節日,自漢朝起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,並且成為屬於適齡男女的節日。古時每逢七姐誕,女子會向七姐獻祭針黹技術,祈求心靈手巧,名為「乞巧」。乞巧習俗後來演變成許願,不限於女性乞求巧手和姻緣。農曆七月七日也是魁星爺聖誕,求功名的男子會祭拜魁星。在一些地區如日本則變成祈求一切願望的日子。版面下方標示版次3/20;作者簽名Chiang Han-Tung江漢東;創作年代1964。又本作品來源是北市國際畫廊徐文水捐贈江漢東版畫立軸15件之一。

江漢東(1929-2009),1948年隻身來臺,苦讀臺北師範學院藝術科並於1952年畢業。早年師事李仲生習畫,性格樸實真誠,作品主題圍繞著童年生活的喜樂與哀愁,充滿純厚泥土色彩與鄉間生活的溫情暖意,「璞」與「真」形成藝壇稱道的「江漢東風格」。尤其版畫創作以木刻方式表現東方傳統精神,題材包含前衛、抽象、超現實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創作風格,用現代版畫藝術的媒材來表現,帶動版畫創作新氣象,開創出不同於傳統版畫的風格和趣味,可說是臺灣現代版畫之先驅。
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

不可授權